无线话筒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
目前关于无线话筒使用技巧的文章很多,本文仅从四个主要方面来谈谈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。
1.选好接收天线位置
接收天线就好像接收机的“耳朵”,只有天线能在较大的范围内收到质量较佳的信号,接收机才能较好地还原声音。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很多干扰和串频方面的问题,可以通过调整天线位置来解决。
我们知道,信号在场内的传播是多途径的,会有多个反射波出现。信号直接传播的距离与反射波的传播距离不同,会带来相位的偏移。当直接波与反射波到达接收天线,强度相等而相位相反时,我们所需的信号就会被大大减弱,成为接收“盲点”。为避免“盲点”的产生,接收天线应避开一些反射面,如:墙壁的凹处或门框下;至少距离金属物体或钢筋混凝土墙1m,与汽车、建筑物、树木或人体保持一定距离。在正式使用前,应进行“试走”—把发射器放在将要使用的范围内走动,找到场强弱的地方,将发射器放在此处,移动天线位置,改善接收信号的强度,直到找到较好的天线位置。同时,天线应远离数字器材、通讯器材、电脑、灯光控制设备等可发出干扰信号的设备。
2.注意话筒的拾音位置和角度
无线话筒根据使用方式分为手持、胸别、头戴式三种,有各自的拾音位置、拾音角度。采用恰当的拾音方法,才有到令人满意的声音。
(1)手持式: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手握住话筒头和发射器之间的部位,拾音距离控制在5 ~ 20cm范围。因为话筒灵敏度与拾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,音量较小的使用者可靠近嘴拾音,同时利用话筒的近讲效应补偿低频;音量大的使用者可离嘴远些拾音,减少近讲效应,使声音明亮清晰。
近距离拾音应注意防止爆破音产生的喷口声,可适当调整拾音方向,稍微侧对气流,给话筒加“防风罩”,减轻“扑话筒”的情况。有人喜欢握住或抱住话筒的头部或者尾部发射端,这两种不正确的使用方法都应该避免。
(2)胸别式:因体积小巧、灵敏度高而受到欢迎,通常佩戴在衣襟上,标准拾音距离20cm,放在胸口中心尽可能靠上的位置,话筒的声音入口朝向口部。如果是全指向性话筒,可上下颠倒使用,不用防风罩就能减少爆破音的喷口音和鼻音。
因为胸别话筒的拾音距离相对手持式远,会收到更多的混响声、环境声,在有现场扩声的场合很容易引起声反馈(回授)。使用者如果左右改变头的方向,或抬头、低头改变姿势,都会因拾音距离的改变明显影响声压级,音量不易控制。
(3)头戴式:这种话筒因为将话筒头固定在靠近嘴的位置,大大缩短了拾音距离,使话筒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大的音量输出,可以明显改善胸别式话筒在现场扩声方面的不足,也不会因为使用者头部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影响音量大小。
调整头戴式话筒的位置要首先调整话筒头连接杆的长度,使话筒头不超过嘴角;然后调整话筒头的水平高度,使之约在嘴角之下附近;接着调整话筒头的拾音距离和方向,约在嘴边一指距离,且与水平方向约成45度角。这是较为理想的佩带位置,既能避免爆破声气流的影响,又能获得较好灵敏度和音质。
3.调整好发射器灵敏度
发射器灵敏度过小,会降低系统信噪比,影响接收质量;灵敏度设置过高,会引起信号过载,造成失真,破坏信号的动态范围。在设置灵敏度时,把选择逐渐开大至听到失真后,再将设定返回失真前约20dB的位置,即可保证预留出足够的余量。通常无线话筒用于歌唱拾音,比用于语言拾音时所需的灵敏度低6dB-v10dB左右;当某些乐器用于袋装发射器时,前置输人需额外16dB的衰减,以此会有235dB的输人声压。
4.在一个工作场地,尽量选用“同品牌、同系列”话筒
因为不同品牌或同一品牌不同系列的无线话筒,在工作频率设置方面存在差异,如果混合使用,就增加了发生干扰和串频的机会。使用同品牌同系列的无线话筒,经过出厂前的严格测试,即便同时使用多个工作频率,发生干扰和串频的机会就会少得多。
如果受条件限制一定要同时使用两个品牌的无线话筒:一方面,请事先核对所使用的工作频率,保证频率间至少间隔40kHz。如果频率间隔太小,接收机会受到邻近频率的干扰。如果碰巧不同品牌的两只话筒共用一个工作频率,它们同时工作会对接收机产生很大干扰,使声音时断时续,并伴有明显的噪声,严重影响音频质量。另一方面,天线要分开放置,至少彼此隔开1m左右。可以在场地左边安置一对天线,在场地右边安置另一对。为了取得较好的接收效果,可多次尝试调整天线位置。
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无线话筒的性能还会不断提高。一方面要了解各方面的技术资料,一方面要多听多看多试,多做比较,自然会有所收获。